吴宏:“智驾云”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发展战略
我刚才坐在领导旁边,我也可以说我是这个行业的前辈,呵呵!为什么呢?我93年就干这个行业,对汽车娱乐系统还是有点经验的,我们早年是做一些日系品牌的代理,02年开始做这个公司。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现在做的这个产品,以及可能接下来智能化要面临的一些问题。
惠州天缘电子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吴宏
我们公司不是很大,在惠州,有差不多10万平方米,但是建的很漂亮,欢迎各位领导去指导。这是一个花园式的工厂,后面有4000平米的菜园,领导去可以吃一点环保的有机菜。
研发上,我们现在有100多人,也比较荣幸,去年11月份和微软签约,把微软基于车载的技术带进来,这个技术在欧洲、美国一些车厂标配,国内还没有。我在这里可以提醒大家,用wince系统来做自己的车载系统是不行的,要把汽车智能化做好必须有个稳定的系统,这样的系统全国能做好的没有几家。
我们为什么做“智驾云”呢?我们过去一直是做海外出口的企业。福特的SYNC系统在2008年发布、上市,当时发现最直观有个感觉,很多功能可以把手和眼睛解放出来,用嘴来说话,而不是用手和眼睛来操作。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今年1月份我去CES看到电子的发展方向,所有大公司都推出了基于语音控制的交互平台产品,包括三星、索尼。大家也看到,这些设备和外围设备相连接,08年的时候这是个非常个性的产品。
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在08年准备干一份事业出来,天缘和法国Parrot合作,推出了Asteroid车载智能系统,在2011年美国CES上获了十大科技创新大奖,这个产品有两个特性:一、很多内容都是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的;二、输入法是通过语音输入的。当时拿到了这么一个大奖,对我们鼓励很大,而且这个产品在2011年销售了6万台,客户毛利达到了1000万欧元。
这样的话,让我们对“智驾云”有了一个初步的产品概念。功能我就不讲太多,实际上“智驾云”跟这个原理有点像,基于云计算,我们也请到了联通公司的辛总,也请到了科大讯飞的刘俊峰,形成语音云,每天都有无数的用户在上面用,它的识别率对口音的把握,越来越聪明。除了用云之外,它还有一个跟服务器相连的主机,接了很多的应用内容。
如果描述的话就四个方面:包括语音控制、云端技术、3G网络、绚丽UI。IOS6说支持中文了,但我想对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汽车跟手机不一样,我们全球一天汽车的销售量只有7000万台,能够装智能化的汽车不到2000万台,我认为让苹果服务这2000万个用户,而且这么多家车厂,比亚迪一年50万台嘛,他怎么去服务?他没有人去服务。这样,导致你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在商业上是很难能实现的。我们也看到OnStar,实际上OnStar是失败的,他们现在也在转系统。我们用的也是联通的3G网络,另外这个UI也是比较好的,我等下可以放一组最好玩的UI给大家看看。
讯飞很了不起,做了一键的语音控制,苹果SIRI比我们现在用的“智驾云”要差,这是必然的,因为你的技术首先就不行,讯飞有六、七百人一直在干这个事情。地图的信息点,包括比如我要来世纪金源大酒店,可以用语音调这个信息点,能实现这点的全世界没有几家,这是有难度的,要想识别率很高有很多技术问题。实际上我们在这个领域里也投入比较大,比如说你的麦克风降噪处理,在车上因为你的时速到了80公里,地盘上有很多车嘛,我们去年11月份产品就出来了,我们干了7个月一直在干这个事情。再比如说蓝牙的同步,这些都是技术活,现在不管奔驰、宝马原车的蓝牙,它都做不到,这里面实际上有很多的工作。
我们今天带来了三台车都装了“智驾云”,各位专家感兴趣可以开完会去用用,我感觉你用了这个就不愿意用原来的导航了。当时我们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有几个考虑。用户每天在车上的时间1-2个小时,这一两个小时他干嘛呢?你说让他一天到晚检测故障,他没那个时间。后来我们发现,用户最喜欢干的有几件事情:第一个是打电话,怎么打电话方便、怎么把电话打好?这里是有技术的。第二个是点播音乐,心情好还是心情不好的时候都要放歌曲,过去要放个歌曲麻烦的要死,现在我们跟联通合作以后说句话就有了。第三个就是导航,各位都在用导航,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你现在那个导航很多用户是不用的,为什么呢?他天天上下班,我在惠州从东到西他熟悉得很,他为什么用你这个导航?中国有两家比较大的公司做交通情报系统,有了这个交通信息之后你想不用导航是不可能的了,北京从四环到天安门上班,有了这个系统就可以把哪个地方堵车全部规划掉,那你说你还用不用这个导航?必须用嘛。实际上做的最好的城市是东京,我在东京无数次的坐出租车来验证他的驾驶时间,上面显示的到目的地是45分钟,最后你发现误差绝对不超过5分钟,他们用了一个动态的交通情报系统。这些,就是天缘产品的亮点。
我们还有一个360的,有4个摄像头装在那辆车上,大家也可以体验一下,倒车的时候就不用担心了。接下来讲一下今后做“智驾云”面临的问题,我想这也是在座的车厂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就是人机交互,今年的CES非常意外,有四个整车厂参与了电子展,一个是奥迪,另外是韩国的起亚和现代,一个是福特,还有通用,他们都参与了这次电子展。我非常意外的发现,都是用MSAUTO来设计自己的产品,08年我们去看福特设计的时候很兴奋,而今年去看的时候一塌糊涂,我可以告诉大家,目前做的最好的是起亚,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未来的设计。
这个产品有三个概念:第一,没有传统仪表,全部是虚拟数字仪表,整个仪表非常漂亮。第二,加了一些内容,像生物识别,我个人这些都不难做,最难做的就是这个交互,为什么难做呢?我们国内首先没有培养交互设计的大学的学科,我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没有这样的专业,学理科的他来搞交互设计,他不是文科,审美他不懂。这样的话,你要做智能怎么做?交互是最大的用户体验。我们最近也干了一个好玩的事情,我们和湖北美院合作,我们要求湖北美院招点学生我们来培养。韩国人很厉害,韩国人很早就去美国学习这些东西了。另外,就是和整车信息的充分融合,最早我们看到福特这个产品,当时实现了空调温度的控制,这很简单,车厂不相信试试看,我保证两个月给你搞出来,可以用语音控制你的空调温度。
当然,车上还有很多是需要控制和处理的。第三,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在座的都用智能机,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智能机里最好用的是什么?交友网站,不管是陌陌还是微信,都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我知道你在哪里嘛,比如你上陌陌一搜,立刻就看到你离我多少米。车上有哪些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在发展?这也很值得在座的各位思考这个问题。比如我开一个智能车,我现在在西三环,我说一下,帮我查一下西三环附近哪家川菜馆最好?它帮你指出来。这方面的空间我想是很大的。
还有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现在光北京路上的摄象头我想在600万个左右,这些如果跟导航定位相结合北京还会这么堵车吗?我们就会跟东京一样,东京那么多车都不堵车,为什么?就是因为有这个系统,所以这在未来一定会从国家层面上推这个工作。这是比较难的,全世界现在做操作系统的公司有三家:苹果、Google的Android、微软。我也在看一些车厂在用Android做导航,我就觉得非常奇怪,难道不知道Android是不能在车上用的吗?韩国的一家公司,他一方面跟微软合作,一方面也用Android做,今年出了个事情,今年Google公开发文件给他告诉他,我们Android是做不了车载的。因为车上做系统,最主要的就是稳定,如果它死机了会怎么样?就歇菜了。我还看到很多公司在用CE做,你这个系统经过认证了吗?没有。为什么我们现在用MSAUTO,这是唯一经过车厂认证稳定的系统,蓝牙也好、车身系统也好,他们在软件的底层已经做好了,不会死机的,开机2秒就行了。
还有一个就是基于安全驾驶的必要内容服务,今天我们也带来了第一代的“智驾云”产品,明年3月份我们也会推出第二代基于MSAUTO的“智驾云”产品,如果各位感兴趣,也可以弄台给你试试,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吴宏:“智驾云”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发展战略
本文原地址:http://www.360qc.com/news/NewInformation/2012-07-25 15:47:21.0/2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