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乐不凡!和MECA中国一起走进世界音响博物馆
李积回,音响界人称烧刀李,这个阳江十八子集团CEO,本身是做刀的,和音响一点关系也没有,却被美国《The Absolute Sound》(绝对音响)杂志的主编Robert Harley,称之为The World’s Number One Audiophile(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2001年李积回花了6万元买下了第一套发烧音响器材,由此 “中毒”成为烧刀李。仅用了4年,2005年在阳江成立“十八子视听会所”,2016年正式建成世界发烧音博物馆。最近,MECA中国组织汽车音响裁判团以及发烧友参观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音响溯源,领略音响文化的魅力。
阳江十八子集团CEO李积回,天下第一烧
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有带你理解音乐音响文化变迁的时光隧道,还设有古典/现代音响展示厅,发烧音响视听室、精品典藏室、音响杂志阅览室等多个功能区域。其中,以视听室为主,一共26个视听室,每个独立的视听空间按声学混响原理设计,使用不同的材料,搭配不同器材,为之营造高保真的视听国度。
走进大厅首先领略到的是十八子集团的刀文化:人刀合一
进入音响博物馆,首先参观的是音乐“时光机”,通过时光长廊我们来看看音响的源头在哪?它是如何演变的?
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音乐源于生活啊!
纤夫的号子、船工的鸣笛、器物的敲打,音乐节奏就此产生。
阳江十八子的刀形编钟,寓意音乐是从最原始的生产工具中产生。后来才慢慢地“进化”为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音效的器具载体。从古董钟到现代音响器材的发展过程,用实物编写了音响的“进化史”与人类对音乐的追求息息相关。
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和丹麦的克里斯迪安,根据伽利略的理论,制造了以“摆”作为调速器的机械钟。从此,“摆钟”登上人类计时的舞台,一直延续至今。而自鸣钟的启发,使人类开始研究如何记忆和播放声音/音乐。
最早能播放音乐的器物,猜猜是什么?
可能许多人都在小时候玩过的电子八音宝盒,是的,音乐盒又称八音盒,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为使教会的钟塔报时,而将摆动的钟表装上机械装置,被称为“可发出声音的组钟”。
当时欧洲贵族小姐闺房必备:八音宝盒;音乐爱好,男女通杀。
还有手摇式的可以播放的钢琴
“圆盘音乐盒唱片”:1886年德国人帕尔发明了圆片形八音盒,主要放置在车站,码头人群密集之处,由于冲压机器降低了制作成本,当时的平民只需要投币,拧上发条就能享受音乐了,八音盒在19世纪的欧洲一度风行。圆盘八音盒也被称为最早的点唱机。
这是唱片。”轴式音乐盒唱片”:圆筒旋转,通过安装在圆筒上的针拨动琉齿演奏音乐,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就是按此原理制作的。
为了纪念这种最早期的音响设备,日本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还开发了现代电子化的八音宝盒播放器。
音乐盒之后,音响设备进入留声机时代。留声机是一种原始放音装置,其声音储存在以声学方法在唱片(圆盘)平面上刻出的弧形刻槽内。唱片置于转台上,在唱针之下旋转。留声机唱片能较简易地大量复制,放音时间也比大多数筒形录音介质长,因此,留声机被称为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爱迪生的蜡筒留声机
1887年,德国人铂利纳发明的留声机,研制成圆盘式唱片和平面式留声机。后来开始出现的转盘留声机;还被开发为便携式,可以提着走。
在二战时期,战场空闲时间聆听音响。音乐是除了生命第二需要啊。
钢丝录音机:1950年,美国品牌WEBSTER CHICACO钢丝录音机,通过磁化钢丝,使声音保存。
钢丝录音带和蜡桶式唱片,但这两种都因为保存时间有限而被很快的淘汰。
随着磁带的发明,录音设备以及播放设备开始越来越高保真。“磁带”由荷兰飞利浦公司研制,几乎覆盖几个年代!
全球首款CD机,1983年飞利浦出品的CD100
器材的变迁其实也是音乐载体的变迁,两者相辅相成的。从下面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音乐载体”。从最早期的圆盘音乐盒唱片、轴式音乐盒唱片到钢丝录音带和蜡桶式唱片,黑胶唱片,磁带和开盘母带,CD和LCD,MD到现在的U盘或移动硬盘存储数字音乐。
不同音乐载体的播放器,你能对号入座吗?
音响后级开始出现,如最早期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到后来的晶体管放大器。
音箱的形体也发生变化,最早期的B & O音响系统。看来烧刀李也对这个品牌有偏好。
上面主要是音乐载体变迁的介绍,在音箱方面,从号角开始转变为动圈式喇叭。首先看到的是中华牌音箱,这是中国的第一对音箱,限量只有10套。
B&W(宝华):鹦鹉螺--前卫的造型与声学工程的创新,凝聚着设计师对音乐背后的文化的理解。
VIVID:它的设计和英国的B&W鹦鹉螺系列产品息息相关,因为它的合伙创始人之一,Laurence Dickie,正是以前B&W的主创设计人员之一。
KLIPSCH(杰士):创立于是1946年的经典音箱品牌,有号角之王的美誉!中高音号角采用钢磁单体,箱体全美松木制作,音乐味道超浓郁!
老朋友,好久不见!精品典藏室里看各种各样的音响器材。
现场聆听最古典的音箱,全部由号角重播,模拟录音还原,声音平衡顺滑。
试音室聆听,16个房间,从号角音响系统,到影院系统;从静电音箱到大洋路,只能快速地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试音室里来仔细聆听了。
柏林之声的CD机和前级处理器、功率放大器来推大洋路Ocean Way的大号角。
马田卢根的静电音箱,听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
当天最好听的试音室:MECA中国裁判存照立证!用Emm Labs的CD转盘和解码器,功率放大器和前级用SPHERE,音箱是Sound Lab的A1PX。试听MECA中国的SQ测试碟,家用音响系统的气势和动态,与车内完全不同。所有的声音都不夸张,但都自有气势在;所有声音都清晰可闻,而又不会抢你的耳朵。
最能留得住人的还是这一间杜比全景试听室,影音视听一体,20多个声道组合,立即就把烧友们都吸引住了。
音响博物馆的整体呈现基本如此,由于陈列空间有限,通常隔半年换一批展品和器材试听。喜欢音响的人一定能从中感悟音响历史的久远与深邃,领略音响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本文标题:因乐不凡!和MECA中国一起走进世界音响博物馆
本文原地址:http://www.360qc.com/news/NewInformation/2017-05-07 23:49:20.0/7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