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与智能车机融合—未来车联网商业模式探讨
导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传统的汽车制造领域,我们日益发现了移动互联化和智能化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当我们重新审视未来的汽车时,我们会发现它越来越像是一台可以高速移动的智能终端,并催生出了“车联网”这样一个会改变我们每一个人驾驶体验的新事物,并且将会带来整个商业模式的革新。面对这样的一个时代,需要更加清晰的思考。
移动互联化和智能化将颠覆传统车机的商业模式
从去年的纽约国际汽车展,到最近的巴黎车展,可以看得出来汽车在智能化方向的越来越深化。汽车智能化的初始可以说从2010年起,美国FORD福特汽车的MyFord智能联网平台,到最近的欧宝汽车推出的Mylink,对传统汽车电子的毁灭性冲击就是汽车产业链与计算机网络的深度整合。以前由传统的汽车生产商,汽车电子设备制造商所形成的产业壁垒,逐渐被新兴的汽车智能化系统所整合。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肯定有望看到如PC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汽车等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将智能化,并且深度整合化。
在国内,从通用的ONSTAR(安吉星),到丰田的G-BOOK,车主也慢慢接触到了更多的车联网的服务。随着汽车电子与通讯模块地深度整合加快,车载终端智能化的快速提升,车联网的时代不再是遥不可及。创新工坊的李开复先生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信息称,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每年都会发布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对不同领域的技术和趋势进行评价。这一曲线将技术经历分为5个阶段:技术萌芽期、过热期、幻觉破灭谷底期、复苏期和生产力成熟期来凸显每一项创新技术所处在的过程。从2012年的曲线图可以看到,Customer Telematics消费类车载互联正处于生产力成熟的前期,将在5-10年内进入成熟期。从整个移动互联的广阔领域来看,我们也正处于一个智能终端普及的时代,人们将更方便,更简易地从不同移动客户端获得信息。从物联网的角度来看,以汽车互联为基础的车联网也是最快落落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于车联网到底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态链,业内有各种说法,但从整体而言,个人觉得车联网会与移动互联一样,将是分布式社会化协作而形成整个体系。这种分布式社会化协作,将使涉足这个市场的商业机构将衍生出各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从主体来看,我觉得目前主要有四种商业模式。
模式一:进入前装主流车载智能终端的供应链。
这主要是指那些以规模生产工厂的企业,以倒车雷达为例,过去倒车雷达并不是新车的标配,但随着汽车的换代升级,倒车雷达现已成为大多车型的标配,而以前做倒车雷达的有相当竞争力的企业现多成为车厂或者汽车销售公司的配套供应商。从专车专用DVD导航一体机来看,许多的大型生产型企业,如华阳,德赛西威、航盛等慢慢地成为一些车企的DVD导航配套供应商,没有直接和车企合作的DVD导航企业,也大多和汽车销售公司,如4S店集团合作。和车企或销售公司合作,使专车专用DVD导航机这个领域的企业,不论是业绩还是行业地位,均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
有许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制造型企业是纯粹的加工厂,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企业只是挣利润很低的血汗钱,没有技术含量,毛利率低。其实这是一种有色眼镜,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与国际巨头合作,提供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不断获取订单,本身就是竞争力的体现,而且也是中国电子行业技术水平提高的标志。
模式二:软硬件一体化可能成就行业巨头。
从智能手机领域来看,苹果开创的App Store+iPhone(软件+硬件)模式,核心就是软硬件一体化,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硬件终端黏住用户,软件服务平台获取用户价值。苹果的这种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PC产业链的WINTEL的分工合作模式,极大地增强了苹果的竞争优势,获得了空前的商业成功。传统的车载DVD导航主机,只能称之为具有导航或影音播放的功能机。这种传统的商业模式的体系是这样构成的:方案公司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地图商提供导航地图应用,硬件商生产并做售后,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基本互不干扰。但智能车机时代,提供方案的软件商,逐渐表现出影响力。如方案提供商以WINCE平台为基础,开始与车厂合作的各种不同应用开发,将取代传统车机的硬件简单的合作,而与车企基于车型的软硬件一体合作应用开发。
从业界现在都关注苹果进入汽车领域来看,软硬件一体化趋势有加快的倾向。国内现有许多的方案商也在用基于安卓开放平台深度开发,使之可以整合到车载导航屏上。除此之外,还有深圳市车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车联网的整套解决方案,与原车汽车电子的深度整合,为4S店,用户,服务业将带来深远的影响。车机品牌厂商如路畅科技,组建路趣网,开发以安卓平台的智能车机,智能手机APP应用开发等,是硬件与软件深度整合。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更多的方案商与硬件商等商业机构的深度合作和资源整合。
模式三:一云多屏,跨界应用。
在信息化越来越彻底,智能化越来越高的当下,不同智能终端之间将不是孤立的,而是联动的。一云多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让用户体验无缝对接。在智能终端方面,比如苹果的App Store既可以在iPhone上,也可以在iPad上,还可以在iTv上。在智能车机领域方面,一云多屏现在也有一些解决方案;如德赛西威的SIVILINK,将HTC智能手机与车机连接,纽曼的“车PAD”应用WINCE平台,再连接安卓盒,10寸大屏体验不一样的安卓平台;目前阶段,由于针对汽车电子的APP应用开发还没有体现出影响力,因此车机的屏幕还只能说用来黏住用户,商业价值还有待开发。但随着针对车载应用这一特殊场景的APP应用的不断涌现,这种一云多屏的跨界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车机的屏幕也将体现出更多价值。
模式四:优质内容/APP应用的价值越来越大。
车联网的价值,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越来越多的有价值的内容提供给车主。现在的车机行业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如翼卡车联网的声控导航语音呼叫功能,欧华的云导航,云播报以及云监控等,都体现出了这种基于汽车驾驶,行车安全等应用。未来肯定会出现更多的跨平台多屏APP应用,这当然将使这些APP应用的价值的可以得到更大的体现,以及快速变现。如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可以为爱车提供更多的价格优惠的服务;基于车辆信息OBD的深度应用开发,给车主当管家等。
结语
展望车联网的未来,以上四种商业模式分别对应车联网产业链上的四个不同环节(元器件—终端—平台—内容),当然,当一个企业的定位是指向各个环节的企业可能获取最大的优势,但当下肯定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而无论是生产车机的厂家,还是方案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等,只要找好自己的定位,都将在车联网的平台上获得好的利益与企业价值。

本文标题:移动互联与智能车机融合—未来车联网商业模式探讨
本文原地址:http://www.360qc.com/news/NewInformation/2012-11-15 15:23:50.0/32170.html